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满分是多少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试题

问题描述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满分是多少

推荐答案

八年级上册其中考试的满分就要看地区了,拿我们这里举例,我们是衡阳的,我们这里就是满分是840分。因为语文和数学是120分,娶你那六门是100分。所以加起来是840分。

有些地方英语也是120分的题,加起来就是860分。不管是哪个地方,可能最高分就是860分,除了语数英,其余的基本上都是100分。

其他回答

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试题

一、选择题(1-6每小题3分,7-12每小题4分,共42分)

1.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( )

A.两个角互为补角,则一定有一个角是锐角,另一个角是钝角

B.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同旁内角相等

C.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

D.两个角互为补角,和两个角所在位置没有关系

2.观察图形,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( )

①过点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AC垂直于直线l;

②线段AB、AC、AD中,线段AC最短,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;

③线段AB、AC、AD中,线段AC最短,根据是垂线段最短;

④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l的距离。

A.1个 B.2个 C.3个 D.4个

(第2题图) (第3题图)

3.如图,∠1=∠2,∠3=70?8?3,则∠4= ( )

A.100° B.110° C.120° D.130°

4.已知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,则点P的坐标为 ( )

A.(3,0) B.(0,3)或(0, 3)

C.(0,3) D.(3,0)或( 3,0)

5.在5×5方格纸中将图(1)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(2)中所示,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( )

A先向下移动1格,再向左移动1格

B先向下移动1格,再向左移动2格

C先向下移动2格,再向左移动1格

D先向下移动2格,再向左移动2格

6.若ab=0,则p点(a,b )在 ( )

A.x轴上 B.y轴上 C.坐标原点上 D.x轴或y轴上

7.将点P(-4,3)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,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,则得到点P?0?7的坐标为

( )

A.(-6,2) B.(-2,2) C.(-6,4) D.(-2,4)

8.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2cm,则它的周长为 ( )

A.12 B.9 C.9或12 D.7

9.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4?8?3,则它的内角和为 ( )

A.1152?8?3 B.1440?8?3 C.1008?8?3 D.1296?8?3

10.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,两次拐弯后,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,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( )

A、第一次向左拐300,第二次向右拐300

B、第一次向右拐500,第二次向左拐1300

C、第一次向右拐500,第二次向右拐1300

D、第一次向左拐500,第二次向左拐1300

11.如图,已知:AB∥EF,CE=CA,∠E=65°,则∠CAB的度数为()

A.25° B.50° C.60° D.65°

12.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,腰长为xcm,则x的取值范围是 ( )

A.x<6 B.6<x<12

C.0<x<12 D.x>12

二、填空题(每小题4分,共20分)

13.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∶2∶6,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是 。

14.命题“同角的补角相等”的题设是 ,结论是 ,这个命题是 的命题(填“正确”或“错误”)。

15.若点P(m 3,m-8)在y轴上,则点P的坐标为 。

16.如图,直线a,b被直线c所截,若a∥b,∠1=60°,

则∠2= °.

17.点A(1,2)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;

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.

三、解答题(共58分)

18.(8分)求证: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.

19.(8分) 如图,△ABC中,D是BC上一点,F是BA延长线上一点,连DF交AC于E,且∠B=42°,∠C=59°,∠DEC=47°,求∠F的度数.

20.(10分)在直角坐标系中,描出A( 2, 3)、B(4, 3)、C(3,2)、D( 3,2)四点,并指出顺次连接A、B、C、D四点的图形是什么图形。

21.(10分)已知点Q( )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,求m的值?

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

初二数学期中考试

班级__________

姓名__________

成绩__________

一、选择(每小题3分共10小题)

1.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

a.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.

b.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.

c.在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,至少有2个锐角.

d.有公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.

2.若三角形三边长为整数,周长为11,且有一边长为4,则此三角形中最长的边是(

a.7

b.6

c.5

d.4

3.

因式分解为(

a.

b.

c.

d.

4.a、b是(a≠b)的有理数,且

的值(

a.

b.1

c.2

d.4

5.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°,则此三角形是(

a.锐角三角形

b.钝角三角形

c.等边三角形

d.等腰直角三角形

6.已知:

则x应满足(

a.x<2

b.x≤0

c.x>2

d.x≥0且x≠2

7.如图已知:△abc中ab=ac,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,△bec的周长是14cm,且bc=5cm,则ab的长为(

a.14cm

b.9cm

c.19cm

d.11cm

8.下列计算正确的是(

a.

b.

c.

d.

9.已知

.则

的值是(

a.15

b.7

c.-39

d.47

10.现有四个命题,其中正确的是(

(1)有一角是100°的等腰三角形全等

(2)连接两点的线中,直线最短

(3)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

(4)在△abc中,若∠a-∠b=90°,那么△abc是钝角三角形

a.(1)(2)

b.(2)(3)

c.(3)(4)

d.(1)(4)

二、填空(每小题2分共10小题)

1.已知

__________________

2.分解因式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3.当x=__________________时分式

值为零.

4.若

,那么x=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5.计算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6.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、b满足

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=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7.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比底角的外角小30°,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为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

8.如图在△abc中,ad⊥bc于d,∠b=30°,∠c=45°,cd=1则ab=____________

9.如图在△abc中,bd平分∠abc且bd⊥ac于d,de‖bc与ab相交于e.ab=5cm、ac=2cm,则△ade的周长=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0.在△abc中,∠c=117°,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,ad分∠cab为两部分.∠cad∶∠dab=3∶2,则∠b=__________

三、计算题(共5小题)

1.分解

(5分)

2.计算

(5分)

3.化简再求值

其中x=-2(5分)

4.解方程

(5分)

5.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现象,决定修一条从市中心到飞机场的轻轨铁路.为了使工程提前3个月完成,需将原计划的工作效率提高12%,问原计划此工程需要多少个月?(6分)

四、证明计算及作图(共4小题)

1.如图已知:在△abc中,ab=ac,∠a=120°,df垂直平分ab交ab于f交bc于d,求证:

(5分)

2.如图c为ab上一点,且△amc、△cnb为等边三角形,求证an=bm(6分)

3.求作一点p,使pc=pd且使点p到∠aob两边的距离相等.(不写作法)(5分)

4.如图点e、f在线段bd上,ab=cd,∠b=∠d,bf=de.(8分)

求证(1)ae=cf

(2)ae‖cf

(3)∠afe=∠cef

参考答案

一、选择(每小题3分共10小题)

1.d

2.c

3.d

4.b

5.d

6.b

7.b

8.c

9.b

10.c

二、填空(每小题2分共10小题)

1.2

2.

3.1

4.5

5.

6.7

7.80°

50°

50°

8.2

9.7cm

10.18°

三、计算题(共5小题)

1.解:

2.解:

3.解:

原式的值

4.解:

检验:x=4是原方程之根.

5.设原计划此工程需要x月

检验

是原方程的根.

答:原计划28个月完成.

四、证明计算及作图(共4小题)

1.证:连ad.

∠a=120°

ab=ac

∠b=∠c=30°

fd⊥平分ab.

bd=ad

∠b=∠1=30°

∠dac=90°

在rt△adc中

∠c=30°

2.证:∵

c点在ab上

a、b、c在一直线上.

∠1+∠3+∠2=180°

△amc和△cnb为等边三角形

∠1=∠2=60°

即∠3=60°

ac=mc,

cn=cb

在△mcb和△acn中

△mcb≌△acn(sas)

an=mb.

3.

4.证①

在△abf和△dce中

△abf≌△dce(sas)

af=ce,∠1=∠2

b、f、e、d在一直线上

∠3=∠4(同角的补角相等)

即∠afe=∠cef

在△afe和△cef中

△afe≌△cef(sas)

ae=cf

∠5=∠6

∠5=∠6

ae‖cf.

∠3=∠4

即∠afe=∠cef.

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题目

 (本检测题满分:100分,时间:90分钟)

 一、选择题(每小题3分,共24分)

 1.下面图形中,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( )

 2.如图所示,在□ 中, , ,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,则△ 的周长是( )

 A.6 B.8 C.9 D.10

 3.如图所示,在矩形 中, 分别为边 的中点.若 ,

 ,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( )

 A.3 B.4 C.6 D.8

 4.如图为菱形 与△ 重叠的情形,其中 在 上.若 , , ,则 ( )

 A.8 B.9 C.11 D.12

 5. (2015?江苏连云港中考)已知四边形ABCD,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( )

 A.当AD=BC,AB∥DC时,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

 B.当AD=BC,AB=DC时,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

 C.当AC=BD,AC平分BD时,四边形ABCD是矩形

 D.当AC=BD,AC?BD时,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

 6. (2015?湖北孝感中考)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60?,则这个正多边形是( )

 A.正五边形 B.正六边形 C.正七边形 D.正八边形

 7.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 cm,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( )

 A.4 B.2 C. D.

 8.(2015?贵州安顺中考)如图,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,E是AB上的点,折叠后,点B恰好与点O重合,若BC=3,则折痕CE的长为( )

 A.2 B.

 C. D.6

 二、填空题(每小题3分,共24分)

 9.如图,在□ABCD中,已知? , , ,那么 _____ ,

 ______ .

 10.如图,在□ 中, 分别为边 的中点,则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.

 11. (2015?湖北襄阳中考)在?ABCD中,AD=BD,BE是AD边上的高,?EBD=20?,则

 ?A的度数为_________.

 12.如图,在△ 中,点 分别是 的中点, ,则

 ?C的度数为________.

 13.(2015?上海中考)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,AE=AD,过点E作AC的垂线,交边CD于点F,那么?FAD=________.

 14.若凸 边形的内角和为 ,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条数是__________.

 15.如图所示,在矩形ABCD中,对角线 与 相交于点O,且 ,则BD的长为_____cm,BC的长为_____cm.

 16.如图所示,在菱形 中,对角线 相交于点 ,点 是 的中点,已知 ,

 ,则 ______ .

 三、解答题(共52分)

 17.(6分)已知□ 的周长为40 cm, ,求 和 的长.

 18.(6分)已知,在□ 中,? 的平分线分 成 和 两条线段,求□ 的周长.

 19.(6分)如图所示,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, , ,求 , 及 的长.

 20.(6分)如图所示,在矩形 中, 相交于点 , 平分 交 于点 .若 ,求? 的度数.

 21.(6分)如图所示, 点是正方形 中 边上任意一点, 于 点并交 边于 点,以点 为中心,把△ 顺时针旋转 得到△ .试说明: 平分? .

 22.(6分) 如图,在Rt△ 中,?C=90?,?B=60?, ,E,F分别为边AC,AB的中点.

 (1)求?A的度数;

 (2)求 的长.

 23.(8分)已知:如图,四边形 是菱形,过 的中点 作 的垂线 ,交 于点 ,

 交 的延长线于点 .

 (1)求证: .

 (2)若 ,求菱形 的周长.

 24.(8分)如图,M是△ABC的边BC的中点,AN平分?BAC,BN?AN于点N,延长BN交AC于点D,已知AB=10,BC=15,MN=3.

 (1)求证:BN=DN;

 (2)求△ABC的周长.

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参考答案

 1.C 解析:选项A、B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,选项C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,选项D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.

 2.B 解析:在平行四边形 中,

 因为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,所以

 所以△ 的周长为

 3.B 解析:因为矩形ABCD的面积为 ,

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,故选B.

 4.D 解析:连接 ,设 交 于 点.

 因为四边形 为菱形,

 所以 ,且 .

 在△ 中,因为 ,

 所以.

 在△ 中,因为 ,

 所以 .

 又 ,所以 .

 故选D.

 5.B 解析:一组对边平行,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等腰梯形,故A项错误;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,故B项正确;对角线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,故C项错误;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,故D项错误.

 6.B 解析:设正多边形为n边形,因为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?,所以n= .

 7.B 解析:如图所示,在正方形 中, ,

 则 ,

 即 ,所以 ,

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2 ,故选B.

 8.A 解析: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可得:?BCE=?ACE= ?ACB,

 ?B=?COE=90?,BC=CO= AC,所以?BAC=30?,

 所以?BCE=?ACE= ?ACB=30?.因为BC=3,所以CE=2 .

 9. 12 解析: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,

 所以 , .

 又因为? ,所以,所以 .

 10.4 解析:因为在□ABCD中,E、F分别为边AB、DC的中点,所以 .

 又AB∥CD,所以四边形AEFD,CFEB,DFBE都是平行四边形,再加上□ABCD本身,共有4个平行四边形,故答案为4.

 11.55?或35? 解析: 当高BE的垂足在AD上时,如图(1),

 第11题答图(1)

 ?ADB=90?-20?=70?.由AD=BD得到?A=?DBA= =55?.

 当垂足E在AD的延长线上时,如图(2),

 第11题答图(2)

 ?BDE=90?-20?=70?,则?ADB=110?,

 由AD=BD得到?A=?ABD= =35?.

 所以 .

 12. 解析:由题意,得 ,

 ∵ 点D,E分别是AB,AC的中点,? DE是△ABC的中位线,

 ? ∥ ,? .

 13. 22.5? 解析: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,可知?BAD=?D=90?,

 ?CAD= ?BAD=45?.

 由FE?AC,可知?AEF=90?.

 在Rt△AEF与Rt△ADF中,AE=AD,AF=AF,

 ? Rt△AEF≌Rt△ADF(HL),

  FAD=?FAE= ?CAD= ?45?=22.5?.

 14.6 解析:由题意,得 解得 这个多边形为九边形,所以从九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条数为

 15.4 解析:因为 cm,所以 cm.又因为 ,所以 cm.

 ,所以 cm.

 16. 解析:∵ 四边形 是菱形,? , .

 又∵ , ? , .

 在Rt△ 中,由勾股定理,得 .

 ∵ 点 是 的中点,? 是△ 的中位线,? .

 17.解: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,所以 , .

 设 cm, cm,

 又因为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为40 cm,

 所以 ,解得 ,

 所以 , .

 18.解:设? 的平分线交 于 点,如图所示.

 因为 ∥ ,所以 .

 又 ,所以 ,

 所以 .

 .

 ①当 时, ,

 □ 的周长为 ;

 ②当 时 ,

 □ 的周长为 .

 所以□ 的周长为 或 .

 19.解: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,

 所以 , , .

 因为 ,所以 ,

 所以 .

 所以 的长分别为

 20.解:因为 平分 ,所以 .

 又知 ,所以

 因为 ,所以△ 为等边三角形,所以

 因为 ,

 所以△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,所以 .

 所以 , , ,此时 .

 21.解:因为△ 顺时针旋转 得到△ ,

 所以△ ≌△ ,所以 .

 因为 ,所以 .

 因为 所以

 所以 .

 所以 ,即 平分? .

 22.解:(1)∵ 在Rt△ABC中,?C=90?,?B=60?,

 ?A=90 B=30?,即?A的度数是30?.

 (2)由(1)知,?A=30?.

 在Rt△ABC中,?C=90?,?A=30?,AB=8 cm,

 ? .

 又E,F分别为边AC,AB的中点,

 ? EF是△ABC的中位线,

 ?

 23.(1)证明:因为四边形 是菱形,所以 .

 又因为 ,所以 是 的垂直平分线,所以 .

 因为 ,所以 .(2)解:因为 ∥ ,所以 .

 因为 所以 .

 又因为 ,所以 ,

 所以△ 是等腰三角形,

 所以 .所以 .

 所以菱形 的周长是 .

 24.(1)证明:在△ABN和△ADN中,

 ∵ ?1=?2 ,AN=AN ,?ANB=?AND,

 ? △ABN≌△ADN,? BN= DN.

 (2)解:∵ △ABN≌△ADN,? AD=AB=10,DN=NB.

 又∵点M是BC的中点,? MN是△BDC的中位线,

 ? CD=2MN=6,故△ABC的周长=AB+BC+CD+AD=10+15+6+10=41.

八年级数学 下册期末复习计划

 新课已经讲完了,紧张的复习已经拉开帷幕,如何高效的复习是保证学生考出理想成绩的关键。现做出以下复习计划:

 一、复习分三轮进行

 1、本册共六单元,借助复习专号用一周时间做一轮复习,在复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,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 2、分专题进行复习,本册书考点大致分为:几何部分的三角形的证明、图形的平移和旋转、平行四边的证明,代数部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、因式分解、分式和分式方程。通过专题强化训练,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,明确内在的联系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
 3、综合套卷的强化练习,运用综合题对学生进行考查,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同时做到对相关知识的查缺补漏,进而提高教学质量。

 二、具体 措施

 1、借鉴高海兰老师的做法,将A班的学生按照数学成绩进行再分组,A1、A2、B1、B2四个层次,每层16人,让同组的学生相互竞争,制定不同的过关标准,重在落实,不过关的同学中午放学后留下来过关。B班的同学重点表扬过关的同学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。

 2、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,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,将同种类型的题放在一起,形成一类题型的解决办法,提高课堂效率。

 3、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,查找教学漏洞,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,同种类型的题目不会再失分。

 4、稳定学生们的情绪,适当的找学生单独谈话,激励他们加紧复习,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,让孩子们都能?跳一跳、摘到桃?,期末赛出好成绩。

 三、期末目标

 通过期末复习,让孩子们一学期数学学习学有所获,学有所成,争取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,树立自己对数学的信心。八(1)和八(2)班数学优秀率能名列前茅,稳中有升,及格率能有所提升,低分率能有所下降,缩短与其他班级的差距,尽最大的努力让八(1)和八(2)班的数学综合排名能很大的进步。

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大家要认真对待哦,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?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了初二其他的视频学习课程,各科逐一攻破!(点击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!!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