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培育2300多个劳务品牌,助力高质量就业

近年来,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日益旺盛,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我国积极培育劳务品牌,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,有效促进了就业,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截至目前,全国已累计培育了2300多个劳务品牌,这些品牌不仅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,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一、劳务品牌建设的背景与意义

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,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明显,企业需要高素质、高技能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;大量劳动力面临就业难的问题,尤其是脱贫地区的劳动力,为了解决这一矛盾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,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,推动劳务品牌的发展,以实现高质量就业。

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促进就业:劳务品牌通过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,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,这些品牌往往与特定行业或技能相关联,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机会,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。

2、降低企业招聘成本:劳务品牌通过整合劳动力资源,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,企业可以通过与劳务品牌合作,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劳动力,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。

3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:劳务品牌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就业,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,这些品牌往往与当地特色产业相关联,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,形成产业链效应,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。

二、劳务品牌建设的现状

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培育,我国劳务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截至目前,全国已累计培育了2300多个劳务品牌,这些品牌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,为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。

1、品牌数量不断增加:近年来,我国劳务品牌数量不断增加,从最初的几十个到现在的2300多个,劳务品牌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些品牌不仅数量多,而且质量高,为劳动者提供了优质的就业服务。

2、品牌类型多样化:我国劳务品牌类型多样化,涵盖了家政服务、建筑施工、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,这些品牌不仅满足了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,还为劳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。

3、品牌效应显著:一些劳务品牌已经成为当地的就业名片,如重庆的“巴渝大嫂”、贵州的“正安吉他工匠”等,这些品牌不仅在当地享有较高知名度,还吸引了大量外地劳动力前来就业,这些品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,形成了产业链效应。

我国培育2300多个劳务品牌,助力高质量就业

三、劳务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

为了推动劳务品牌的发展,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,包括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技能培训等,这些措施为劳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1、政策引导: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劳务品牌建设的目标、任务和措施,这些政策为劳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2、资金支持:为了推动劳务品牌的发展,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劳务品牌的资金支持力度,对认定为省级特色劳务品牌的,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10-40万元的奖补资金,这些资金用于支持劳务品牌的培训、宣传和推广等工作,为劳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3、技能培训: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,我国政府通过加强技能培训,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,将“安化黑茶制作”“津市米粉调制”“湘西苗绣”等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,鼓励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,还建立了劳务品牌资源库,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。

4、区域协作:区域协作是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,我国政府通过加强区域协作,推动劳务品牌的跨区域发展,牵头成立8省劳务协作联盟,建立省际、省内劳务协作机制1578个,这些协作机制为劳务品牌的跨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四、劳务品牌建设的成效

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,我国劳务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这些成效不仅体现在就业数量的增加上,还体现在就业质量的提高上。

1、就业数量增加:劳务品牌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就业数量的增加,据统计,参加发展大会展示的251个劳务品牌中,有61个来自脱贫地区,带动266.2万农村群众务工就业,这些品牌为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,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。

2、就业质量提高:劳务品牌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就业数量的增加,还提高了就业质量,重庆“巴渝大嫂”品牌通过技能培训,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,使她们的薪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经过其技能培训的学员,普通的薪资可达8000元,优秀的1-2万元,人均收入提升40%。

3、区域经济发展:劳务品牌的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,贵州省正安县的劳务品牌“正安吉他工匠”带动了当地吉他产业的发展,年产吉他200余万把,产值达30亿元,带动5万多人外出务工,1.4万多名群众在当地就近就业,这些品牌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,形成了产业链效应。

五、劳务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

以下是我国劳务品牌建设的几个典型案例,这些案例展示了劳务品牌在促进就业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。

1、重庆“巴渝大嫂”:重庆“巴渝大嫂”是一个以家政服务为主的劳务品牌,该品牌通过技能培训、就业推荐等方式,帮助农村妇女实现稳定就业,经过其技能培训的学员,薪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有的甚至翻了一番,该品牌还通过拓展服务领域、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,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,为更多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。

2、贵州“正安吉他工匠”:贵州“正安吉他工匠”是一个以吉他制作为主的劳务品牌,该品牌通过整合当地吉他产业资源,推动吉他产业的发展,该品牌还通过技能培训、就业推荐等方式,帮助当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,该品牌已经带动了5万多人外出务工,1.4万多名群众在当地就近就业。

3、湖南“湘字号”劳务品牌:近年来,湖南省积极打造“湘字号”劳务品牌,通过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等方式,推动劳务品牌的发展,湖南省共培育了183个劳务品牌,吸纳从业人员312万人,年产总值达5215亿元,这些品牌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
六、劳务品牌建设的未来展望

展望未来,我国劳务品牌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,为了推动劳务品牌的高质量发展,我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,包括加强政策引导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、完善技能培训体系等。

1、加强政策引导:我国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支持劳务品牌的发展,制定差异化政策、实施个性化服务等,引导支持劳务品牌发展壮大,还将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,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率。

2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:为了推动劳务品牌的发展,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劳务品牌的资金支持力度,增加奖补资金、提供贷款贴息等支持措施,鼓励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劳务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工作。

3、完善技能培训体系: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,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技能培训体系建设,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,扩大职业培训补贴范围、提高培训质量等,为劳动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。

4、推动区域协作:区域协作是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,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区域协作力度,推动劳务品牌的跨区域发展,建立更多的劳务协作联盟和协作机制,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务交流和合作。

劳务品牌建设是我国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,通过加强政策引导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、完善技能培训体系等措施,我国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,这些品牌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就业服务,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展望未来,我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劳务品牌的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